宝妈网 首页 宝妈热点 宝妈资讯 查看内容

割“螳螂嘴”有助于吃奶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

2013-6-27 23:14| 发布者: baobmm| 评论: 0

摘要: 婴儿啼哭的时候,常常可以看见其口腔两边颊黏膜处较明显地长有两块坚厚的“肉团”,俗称“螳螂嘴”。老辈人认为“螳螂嘴”会妨碍新生儿吃奶,需要将其割掉。然而事实上,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而且危险的做法,不仅不能 ...

婴儿啼哭的时候,常常可以看见其口腔两边颊黏膜处较明显地长有两块坚厚的“肉团”,俗称“螳螂嘴”。老辈人认为“螳螂嘴”会妨碍新生儿吃奶,需要将其割掉。然而事实上,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而且危险的做法,不仅不能改善宝宝吃奶的情况,反而很可能引起感染,严重的可能威胁生命。

  欢欢(化名)刚刚满月,家住苏北的农村,这几天来孩子一直不怎么吃奶,家里人都很着急。欢欢的奶奶说肯定是“螳螂嘴”影响孩子吃奶,要把两侧的肉团割开,于是就用刀把孩子口腔内双侧脸颊黏膜割破了。然而,刚割过黏膜之后,欢欢就开始哭闹,两颊的伤口血流不止。这下,欢欢的奶奶慌了神,赶紧把儿子儿媳叫回来,把孩子紧急送往医院。当地医院一看情况严重,简单处理后,让他们赶紧把孩子送到南京市儿童医院。儿童医院口腔科李静主任接诊后,发现欢欢面色黄灰,生命体征微弱,已经进入休克状态,立即通知急诊抢救室准备抢救。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和后续的输血治疗,欢欢的命总算保住了。吓得不轻的欢欢父母和奶奶总算松了一口气。

  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的李静主任说,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,一些传统的陋习害人不浅,像割“螳螂嘴”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,因为婴儿的口腔黏膜非常薄嫩,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,如果黏膜发生损伤很可能导致细菌从破损处侵入,引起口腔黏膜炎症或颌骨骨髓炎,严重者细菌进入到血液循环中,甚至引起新生儿败血症,危及生命;此外婴儿黏膜下血管丰富,黏膜损伤可能导致大量出血,短时间内即可能导致婴儿缺血性休克。

  专家指出,其实所谓的“螳螂嘴”就是颊黏膜下的脂肪垫,新生儿吸奶时需借助脂肪垫的吸力造成口腔内负压,使乳汁易于流出,脂肪垫不仅不会妨碍吸奶,反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吸吮作用,属于正常的生理结构。因此割“螳螂嘴”有助于吃奶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。

最新评论

BAOBMM.COM 宝宝妈妈网版权所有,未经宝宝妈妈网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

© 2007-2023 宝妈网  www.baobmm.com Powered by BAOBMM

客服信箱:735926661@qq.com  业务合作QQ:735926661

返回顶部